赵登帅博客头像

赵登帅博客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 文章880
  • 阅读2640584
首页 时光杂货铺 正文内容

【烟台】小豆伴电影学堂 观影预告《刮痧》

小豆伴 时光杂货铺 2018-12-12 08:23:19 3812 0

主题:什么是文化差异  观影《刮痧》

image.png

《刮痧》让我们想到什么?


郑晓龙2001年的影视作品《刮痧》,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说是矛盾,综观影片,让人深思……


影片中许大同(梁家辉饰)的父亲为了给自己的孙子治病,采用了中国最传统的中医疗法刮痧,但是这一善意的治疗却被与中国文化差异巨大的美国人理解为“虐待、暴力”,从而造成了许大同、简宁(蒋雯丽饰)夫妻二人不得不与不到六岁的小儿子分开。在两次听证会上,都因许大同的暴躁、不冷静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最后到了夫妻二人必须分居,儿子只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只要父亲靠近儿子或出现在儿子活动的任何地方都会立即被逮捕的境地……



文化



中国中医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美国看来,他们完全不理解这种治疗方式。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



友谊



许大同的老板,本来去法庭时为了帮助其一臂之力的,但看到照片上的小丹尼斯因刮痧而其的伤痕时,缄口不再发言。由此也引起了许大同的强烈不满,认为他不够朋友,从法庭出来后直接辞工,还对那个老板兼朋友者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看到这里,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因为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而或多或少地给予方便。但许大同的那个老板加朋友的人不是如此,当他以为许大同虐待小孩时,不再帮其辩护。这是个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他从许父口中得知刮痧是一种中医治疗法时,不辞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求证,为许大同一家的重新团圆和完整付出了不小的努力。这友谊难道不足以珍惜吗?


在这个故事中,亦可看出欧美世界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与中国人治的点点痕迹



教育



说到教育,离不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在开篇为许大同举行的庆功会上,小丹尼斯和老板的儿子干了一架,许大同要他向老板的儿子道歉,小丹尼斯没有接受,于是把小丹尼斯揍了一顿。在后来,许大同跟老板说,这是给他面子,但他的老板觉得很难理解。


中国人讲求个人自扫门前雪,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人讲求己所欲施于人。同同是从自身出发,但一个是从所不欲出发,一个是从己所欲出发。这就让两个地域的人有了完全不同的观念。在影片中,护士发现小丹尼斯背上的刮痧所致的伤痕时,马上报案,其他人也为了小孩不生活在自己认为的虐待环境中而不惜出庭作证,连许大同的老板兼朋友那个人同样出席,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对小孩好。想想咱们中国,会为了他人家庭因教育小孩而出庭作证吗?会为了这种不利己得罪人的事挺身而出吗?


《刮痧》体现了一个不同文化差异下的不同社会,然而不同的文化才有融合的可能,只希望在未来能够实现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 

故事梗概

首先,电影讲的是一家移民美国八年的年轻华裔夫妇以及他们在美国出生只会说英语的孩子。生活本来很平静,男主事业有为,但是这一切在他把他在北京的老父亲接到美国后就打乱了。事起小男孩发烧,老人用传统中医的治疗办法给孩子刮痧,孩子背上留下了一条条红色的血印痕迹。孩子病好了,不料却在不了解中医的美国一次体检中被发现,被误认为受到虐待,美国社工人员要把孩子带往CWA。这对年轻夫妇当然不愿孩子离开自己,于是CWA要起诉他们。男主为了帮老父亲拿到绿卡,说是自己给孩子刮的痧。最后,还好是在男主国际友人的帮助下,和法官说清楚了什么是刮痧,取消了官司,故事圆满结束。

《刮痧》中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  

法律冲突的产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文化差异是引发法律冲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多元的世界中,当相互接触时,文化观念差异很可能导致价值观甚至是法律或法律观的冲突。大同的父亲认为,刮痧这个事儿 在中国几千年了,这怎么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其实很简单,因为在美国的文化里是没有一种要把人搞得“伤痕累累”的治疗方法,就没有用“精”“气”“神”“经”“脉”对人体生理系统进行解释的“科学”。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美国的法律就不可能为刮痧留下合法位置,把一个人弄得伤痕累累不是虐待还能是什么? 只有当文化差异或者说文化盲区被认识后,冲突才可能解决。影片中,大同的麻烦来源于他的老板、儿童福利局的官员、法官对刮痧一无所知,来自于美国法律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盲点。而大同的转机则始于这些美国人逐渐认识、理解刮痧,进而理解大同(以及其父亲)的行为。他们对异文化的认识态度令人感动,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法律冲突,最终只能通过文化的交流和理解而得到真正地解决。当一个人在一个和自己的文化有很大差异的地方,即使语言相通但仍可能不知道怎样的行为才是恰当的,甚至还会因为对规范的不了解导致误会或冲突的发生。这是因为文化具有整合功能,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规范、社会结构趋向于整体化,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融入必将很困难。就像电影里的大同,抱着“打是心疼骂是爱”的想法对待自己的儿子却换来老师的严厉批评;大同的老板不明白为什么大同打丹丹是给自己 “面子”,因为大同遵照的是中国人的逻辑和行为习惯;甚至电影中原告律师之所以能成功地激怒大同,就在于他说大同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所不能容忍的,大同的愤怒其实是对来自异文化的侮辱的抵抗。这样的冲突,是由文化差异导致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差异所引发的。

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

《刮痧》这部电影非常直白的反应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同样体现在法律和司法领域,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不同文化所孕育出的法律以及法律文化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是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这也是当今社会不同法律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在互相交往中都可能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也为法社会学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总体来说,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是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所孕育出的不同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这也是法社会学派比较关注的比较法文化和比较法律制度的两个点。而影片的结局还是比较好的,也为我们在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办法,也启示我们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应该加强联系和交流,以期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世界。

欢迎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文章目录
    搜索